光明日报|“文化润疆重在‘润’上”——第十九届新疆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化润疆”学术专场侧记

“文化润疆重在‘润’上,这就意味着不搞疾风暴雨、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形式主义,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接受效果上下功夫,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6月25日,在第十九届新疆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化润疆”学术专场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

该专场学术活动由新疆师范大学文化润疆研究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也是新疆师范大学举行的首届“文化润疆”高端论坛。活动面向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公开征稿,共征集到来自43家单位推荐的170篇论文,凸显了“文化润疆”成为近年社科界研究热点。

在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厘清了“文化润疆”的性质、目的与方式,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玲论述了充分认识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主编苏发祥分享了关于文化润疆路径及其概念的几点认识。

20多名专家聚焦文化润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专场学术交流发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建军教授提出,要用学术话语对新疆故事“具象化”再造、“叙事化”传播、“感性化”形塑、“日常化”言说,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被动局面;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铮则提出,要准备好“润”的内容供给,创设好“润”的情景与空间,把握好“润”的力度,凝造好“润”的品牌四个维度做好文化润疆;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玉萍提出,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和价值建构,来推动文化润疆。

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新国教授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献入手,提出加强出土文献阐释,服务文化润疆;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副院长夏国强从西北边疆诗歌入手,研究“诗润新疆”的历史书写和现实回响;伊犁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范学新则对林则徐和景廉的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巴吐尔·巴拉提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与汉唐大曲的关系入手,论证音乐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的作用。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葛国说,本次学术会议从新疆工作实际出发,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紧密围绕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疆长治久安精神根脉为主线,守正创新,深入研究“文化润疆”的理论内涵和现实问题。

信息来源:转载自光明日报